登录 注册
诗词 文章正文
浏览:779 评论:0

第一百九十七课 元代南戏
1楼

  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一支,是从宋杂剧、金院本到元杂剧,另有一个成熟稍迟
的分支,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
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它经过长期发展,到元末趋向成熟,后来演
化为明清戏剧的主要形式——传奇。
  南戏产生的年代,祝允明《猥谈》说是北宋“宣和之后,南渡之际”,旧题徐渭作的《南
词叙录》则说始于南宋光宗朝,两者相差六、七十年。又据刘埙《水云村稿》所述,南宋咸
淳年间,所谓“永嘉戏曲”在江西南丰一带也已经很流行。在《猥谈》和《南词叙录》中著录
的最早的南戏剧目是《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都是写男子负心的故事。可以确定为宋
人所作的剧目另外还有几种。宋代南戏也绝少有剧本传世,只有在《永乐大典》残卷中发
现的《张协状元》一种,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宋代的旧作。
  南戏最初当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南词叙录》说它“即村坊小曲而
为之”。此外,它也吸收了宋词的曲调,以及唐宋大曲、诸宫调、唱赚等乐曲成分,并在
表演形式上受到宋代官本杂剧的影响。以《张协状元》的情况来看,它的开头是用诸宫调
的说唱来叙述故事,然后进入角色的表演,剧中并穿插了不少滑稽取笑的成分。
  温州是古老的文化之都,又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南戏在
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得以成长,并逐渐扩展到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南宋都城临安。但在宋
代,南戏一直不为士大夫所重视,有时还遭到禁止。如祝允明《猥谈》提到“赵闳夫榜禁”
事,理学家朱熹知漳州时,也曾禁止当地戏曲演出(见《漳州府志》)。当北方关汉卿等
大作家进入到杂剧创作领域时,南戏仍因“名家未肯留心”而未能得到显著提高(见《南词
叙录》)。宋代南戏剧目留存极少,也和上述背景有关。
  元灭南宋以后,北方剧作家大批南下,杂剧占领了南方舞台,南戏较之已经高度成
熟的杂剧显然相形逊色。但是,它在南方民众中的基础是相当牢固的,所以仍旧在民间
流行。而且,正是由于北杂剧的南下,造成了南北剧交流的机会,一些北方作家参与了
南戏声腔的改造和剧本的编写,一些北方演员参与了南戏的演出。在这过程中,南戏发
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如改编杂剧的剧目,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杂剧曲牌联套的方法,采用
杂剧的一些曲调而形成“南北合套”的形式等等,南戏的艺术因而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存
宋元南戏剧目共二百多种,除大约六种出于宋代,其余均出于元代,可见元代南戏还是
颇为兴盛的。到元末,《琵琶记》等剧本出现,标志着南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为明
清传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宋元南戏由于长期流行于民间,不受文人士大夫重视,有剧本流传的仅十九种,不
足存目的十分之一,有残文佚曲流传的为一百三十种左右。现存的南戏剧本,除《张协状
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等少数几种,大都经过明人不同程度的修改。
  但南戏大部分剧目的剧情,能够从笔记、话本、杂剧、明清传奇中考知其大概。南
戏的题材与杂剧既有相同之处,亦有明显区别。总的来说,它的民间色彩更浓,而文人
化的气息较淡。有关婚姻、爱情的剧作和揭露社会黑暗的公案剧,在杂剧和南戏中都是
重要的题材,这是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像杂剧中《梧桐雨》、《汉宫秋》
一类借历史故事表现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历史意识而抒情性很强的作品,在南戏中几
乎没有;一是要求维护稳定的家庭关系的伦理剧虽为杂剧、南戏所共有,但在南戏中更
为集中和强烈。从《赵贞女》、《王魁》及《张协状元》开始,严厉指斥男子富贵变心就成为
南戏最重要的内容。这种剧作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宋代以来,政权通过科举制度向平
民开放,许多“寒士”有了一举成名、步入仕途的机会,这容易造成原有婚姻的不稳定。
但读书求官,并不只是个人的行为,它常常需要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付出努力。相应地,
这些读书人对家庭和家族利益负有一定义务。在中国旧时代的社会观念中,能够接受以
纳妾作为婚姻的补充(当然是对男性而言),而婚变则不能为社会的普遍道德意识所赞
同,因为它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家族的利益(这里需要注意到:道德绝不是抽象的
“善”、 “恶”评判,它总是同维护某种具体利益相联系的)。南戏的民间气息较浓,所以
这一类反映家庭伦理问题的剧作数量较多。
  南戏的体制与杂剧有很大不同,归结为一点来说,就是它在各方面都要比杂剧来得
自由。它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却没有严密的宫调组织,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
较为自由的选择;它的剧本结构,也不像杂剧那样因为受音乐限制而形成“四本一楔子”
的固定模式,而是以人物的上下场的界线分场,可长可短,大都比杂剧来得长;它也不
像杂剧那样每本戏规定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而是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
唱、多人合唱等各种形式,能把曲、白、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到了明代,杂剧渐渐衰
微,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终于取代了它的地位,这一方面同东南地域文化优势的增
长有关,同时,也是由于南戏的自由体制,更便于展开复杂的剧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